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资讯> 科技服务 > 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征集条件

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征集条件

作者:成都行之知识产权   来源: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时间:

 

  本文关键词: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2024年1月9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征集工作的通知,为强化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简称“智改数转”)服务和产品供给,培育壮大优质供应商队伍,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按照《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征集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的通知》(川经信办函〔2023〕423号)要求开展征集工作。

  一、基本条件

  (一)申报主体应为在成都市内注册,依法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

  (二)具有较强的本地化服务能力,服务团队的人员数量和构成相对稳定,在四川省内的技术服务团队人员不少于5人,能够持续稳定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具有较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熟悉行业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已面向细分行业、工业企业提供服务且取得良好成效,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服务,遵守服务工作相关规范,对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能够细致、正确的解读宣贯。

  (五)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近3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

  二、申报方向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类

  1.网络供应商。提供工业生产和控制网络建设、改造和运营等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内网、外网建设运营,5G+和物联网解决方案等。

  2.云供应商。提供企业上云及存储算力、服务器租赁等服务,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上云解决方案,以及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云软件服务(SaaS)等相关服务。

  3.平台供应商。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工业大数据、工业APP开发和运行环境等相关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综合型(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区域特色型平台、行业特色型平台、专业型平台。

  (二)数字化创新应用类

  4.智能装备供应商。提供智能制造装备与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仓储与物流、数字化集成工位等装备,以及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线、车间、工厂集成应用服务的供应商。

  5.工业软件供应商。提供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运营维护类等部分或整体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仓储物流管理(WMS)、质量管理系统(QM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商业智能(BI)、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等软件和服务。

  6.数字化转型技术供应商。提供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供给,以及智能化改造升级、信息系统集成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建模等数据应用,垂直领域大模型、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交互、数字人、数字内容创作等元宇宙技术应用,以及对转型实施过程进行整体把控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

  (三)数字化安全保障类

  7.信息安全供应商。提供工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测、应急响应、安全运维、安全防护、安全保险以及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流通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四)数字化转型服务类

  8.技术咨询供应商。提供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评估、路径设计、标准贯彻、科技成果转化、监理服务、检验检测等技术咨询和服务。

  9.金融服务供应商。提供针对制造业“智改数转”的贷款、授信、融资租赁等金融类产品和服务。

  10.人才培训供应商。提供针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训、实训、实践等服务。

  三、申报条件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类

  1.网络供应商。

  (1)围绕制造业办公网络与工业网络需求,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网络设计、部署与保障方案。

  (2)应具备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和运维服务。

  2.云供应商。

  (1)围绕企业上云、计算、存储等需求,能够为企业提供云服务器选型、配置和软件部署方案。

  (2)应具备灵活的产品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可扩展、便捷的云上服务。

  3.平台供应商。

  (1)具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可根据企业业务需求模块化定制。

  (2)平台具备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3)平台具备丰富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能够集成其他第三方的应用程序,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扩展和集成业务。

  (二)数字化创新应用类

  4.智能装备供应商。

  (1)能够基于企业自动化产线建设和改造需要,提供智能装备的交付、安装、集成和售后服务。

  (2)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与售后管理体系,保证提供的智能装备产品质量,能够根据故障及时完成维修。

  (3)能够开放设备接口,满足用户未来设备数字化管理、集成等需求,至少在四川省内三家企业得到应用和良好反馈。

  (4)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智能装备开展状态监测、生产分析、设备备件、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远程运维服务。

  5.工业软件供应商。

  (1)应拥有至少1款在售工业软件产品,且至少在四川省内企业得到应用和良好反馈。

  (2)根据行业特点及发展需求,提供模块化、标准化的工业软件产品,具备根据客户需求和项目特性开展个性化定制和二次开发的能力。

  (3)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设立单独的运维部门和专业人员,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维保服务。

  6.数字化转型技术供应商。

  (1)具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掌握数据处理分析、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信息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拥有相关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2)具有完善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确保客户数据不丢失、不外泄。

  (三)数字化安全保障类

  7.信息安全供应商。

  (1)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采用安全可靠的专业工具和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保障措施提供安全服务。

  (2)具有专业的安全技术团队,技术人员获得国家相关机构评价认可资质。

  (3)具备成熟完善的客户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工业领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管理和防护目标。

  (四)数字化转型服务类。

  8.技术咨询供应商。

  (1)具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根据行业及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模块化、标准化服务方案,能够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咨询规划、诊断评估、技术标准等服务。

  (2)具有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在人员、技术、装备、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进行诊断、评估和监理,形成分析报告。

  9.金融服务供应商。

  (1)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需求,至少拥有3款相关贷款、授信、融资租赁等金融类产品。

  (2)应具备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评估、监测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确保资产安全和稳健经营。

  (3)应具备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安全,预防信息泄露和滥用。

  10.人才培训供应商。

  (1)应具备相关培训能力,每年培训数字化相关人员数量不低于1万人次。

  (2)师资和课程体系完善,可根据行业需求,提供专业的人才培训服务。

  四、申报流程

  (一)自主申报。本次为统一申报,按照自愿原则,每个申报单位可选择多个方向。申报单位根据申报书(见附件1)要求编制申报材料,将装订盖章后的纸质版申报材料提交至相应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并在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上填报信息,上传申报书电子版(含word版和盖章PDF版)。平台网址:https://www.cdiisp.com/。

  (二)审核推荐。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所在地申报单位资质及相关材料审核后,于2024年1月24日前将纸质版申报书(一式三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我局工业互联网推进处(蜀锦路68号C416室)。我局汇总后将报送至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三)组织评选。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组织第三方机构或专家进行评审,并根据申报方向形成年度供应商目录和对应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在网上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无异议的,纳入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供应商资源池。

  五、工作要求

  (一)做好审核推荐。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所在地供应商进行申报,对申报单位资质条件及相关材料认真审核,做好推荐工作。

  (二)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每年组织一次供应商征集,同时对已纳入资源池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供应商,从资源池中移除。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对资源池中的所在地供应商进行日常监督,必要时可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4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鼓励社会各界对入池服务商服务行为进行监督。若供应商存在违法行为或弄虚作假、严重失信、不良记录、不正当竞争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或发生重大安全、环保和质量事故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予以通报并取消资源池入驻资格。

  (三)加强培育扶持。支持纳入资源池的供应商做大做强,组织人员培训、行业交流、供需对接、产品推介、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鼓励各地加强所在地区供应商培育,吸引其他省(市)优秀供应商落户,提升本地化服务支撑能力,对绩效突出的供应商,在专项资金、要素保障、场景供给、人才招引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