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重庆,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
2022年8月18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重庆英才·智创未来”创新创业项目金秋路演暨重庆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下面来看看申报条件要求。
一、项目内容
(一)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市博新计划”,目的是围绕“四个面向”,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拟资助25人,资助标准为60万元人民币/人·2年,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科研经费资助。入选者优先推荐参加下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二)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简称“引进项目”,资助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博士(包括中国籍和外籍)在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拟资助15人,资助经费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博士后设站单位共同承担。其中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博管办)资助每人20万元人民币、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博管办)资助每人20万元人民币、博士后设站单位配套资助每人20万元人民币(用于在渝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个人的生活开支、住房补助、社会保险及来华往返国际旅费等)。入选者优先推荐参加下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三)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
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简称“特别资助”,择优遴选一批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创新性、基础性研究,并给予5-30万元人民币科研资助。特等资助入选者优先推荐参加下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二、申请条件
(一)市博新计划。
1. 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科学道德,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当年应届全日制博士毕业生优先。
2. 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并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
3. 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时间为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
4. 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5. 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倾斜,对围绕我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博士后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对从事交叉学科的申请人予以优先资助。
6. 入选者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7. 未获得过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博新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的派出、引进计划等国家和市重点人才工程资助。
8. 涉密项目须脱密。重点支持的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9. 重庆大学自主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经费按照重庆大学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执行。
(二)引进项目。
1. 年龄不超过35周岁,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 申请人须为近3年内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留学博士或外籍博士(申请人不能为中外合作办学博士),进站时间在2022年2月1日之后(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时间为准)。
3. 申请人一般应为在国内没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人员或新近进站人员。新近进站人员在国内的累计博士后在站时间应未满6个月(截至申报截止之日)。
4.申请人博士毕业学校应为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或其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世界排名前100名(以最新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HigherEducationWorldUniversityRanking、QS世界大学排名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WorldReport为参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申请人,条件可放宽至博士毕业学校为本国排名前3名的高校。根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合作框架,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或外籍博士,如获得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正式推荐可申请本项目,不受学校或专业排名限制(联系方式: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驻北京办事处,何宏博士,010-65907866,hehong@helmholtz.cn)。
5. 申请人自主联系重庆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并获得博士后设站单位正式推荐。
6. 申请人能够保证在渝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0个月。
7. 申请人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8. 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中文(或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9. 国内在职人员不能申报本项目。申请人受本项目资助期间须全职在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0. 申请人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