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专精特新,四川,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的好处
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四川省可以获得真金白银的这些好处(
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哪些奖励政策、优惠政策?)
除了实打实的资金奖补,作为近两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与政策支持中当之无愧的热门流量,成为“专精特新”,还意味着可以获得诸如专项贷款、一企一策等贴心服务。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四川省也在各个方向同时发力,提供多元服务,为其提供便利,助其高质量发展。四川“专精特新”企业们,这些“隐形福利”你享受到了吗?
一、“专精特新”企业协调服务机制
省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区域间中小企业协同培育和服务。充分发挥成都“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推动成-资-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协同一体化,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地区中小企业平衡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予以倾斜和扶持;实施“都江计划”,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欠发达的特殊类型地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优质公共服务。
二、“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服务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程。印发实施了《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三年行动方案》,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领域,围绕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组织开展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活动。制定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和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从7个方面开展32项活动,指导各市(州)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一企一策贴近服务。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政策、创新、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融资对接、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维权等服务。2021年,10余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共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60家次,服务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900家次。
三、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管理水平
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百千万”行动。组织专业机构对百家“小巨人”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并实施管理提升综合改造工程,对千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培训和义诊,指导企业制定并实施管理提升方案,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作用,为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力争使全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总体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制度。针对从企业家、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到技术人员、普通员工等,建立了系统性、常态化培训制度,每年定期开展企业家游学活动、企业管理者素质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开展企业管理诊断。开展首批中小企业管理诊断和综合提升咨询服务活动,面向“5+1”现代工业体系的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围绕战略规划、营销管理等重点领域,“一对一”指导企业摸排查找问题短板、制定并实施实施管理改进提升方案。
四、梯度培育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健全从个体工商户到微型小型企业、“四上”企业、国家级“小巨人”、全国单项冠军的梯级培育体系。印发《关于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 健全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的工作机制,从7个方面支持小微企业上规模。
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指导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目前我省在库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00余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7户,居西部第一,占西部地区总数近四分之一。实施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健全重点企业协调服务机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跨越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五、金融服务
强化分类督导和考核激励。研究制订《驻川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评价激励办法(草案)》并开展试评价,督促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制定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分支机构认真落实总行信贷计划,通过按月监测、按季通报等形式,确保信贷计划得到贯彻落实。
开展专精特新专项服务。依托“工业智慧云”平台搭建产业金融子系统,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通过“天府融通”平台建立在线融资对接机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案。我厅会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四川银行、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加强债券支持。开展专题宣传培育、完善专门财政奖补政策、建立专班推进产品创新、成立专项协调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到银行间市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六、人才培训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并支持校(院)企联合共建一批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并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放资源。计划上半年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校院所产学研对接峰会,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支持专业课程建设和加强大学就业指导。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引导相关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精特新”相关学科专业布点力度。积极搭建双选就业平台,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引导更多学生在四川省的“专精特新”企业及相关产业就业。深化多方协同联动。支持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加强多方协同联动,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