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专利保护,专利分析
技术研发项目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往往做得不系统不全面,专利保护网络构建不严密使产品上市后得不到有效保护,专利调研不足导致产品遭遇侵权诉讼,类似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忽视了专利信息调研对于技术研发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制定的重要作用。技术研发项目周期长,项目各阶段具有不同任务和目标,而专利信息在各阶段的应用方式也有侧重。
一、立项阶段
调研专利信息,结合产业、市场、政策信息等情报,综合评价项目可行性,提出优化意见,保证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1、避免重复研发
研发成果产出之后,如果在此之前,已经有专利公开了相关技术,会导致前期投入的大量金钱、时间成本毫无意义。更严重的是,因为已公开,技术成果无法获取专利授权保护,产品即使上市也不能规避竞争对手仿制,从而无法维持市场地位,市场回报难以覆盖项目投入。立项前,通过深入细致地专利技术检索,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技术现状,从而避免重复研发。
2、侵权风险预警
产品能够上市的前提是已有专利处于过期失效状态,最严重的是,如果专利还维持有效,那么这时候企业会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若强行上市则必然会面临产品下架禁令和巨额侵权赔偿,主动下架产品则默认前期投入付诸东流。即使有幸能够寻求到专利转让或许可,那么转让费或许可费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通过专利侵权预警调研,能够帮助了解和规避产品(技术)上市的法律风险。
3、提高研发起点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善用专利信息,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节省40%的研究费用。对专利技术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研发资源智库,充分利用专利中公开的技术信息,予以借鉴并应用于项目研发,提高研发起点。
4、把控研发方向
由于专利的先申请原则,新产品和技术会最先在专利中公开,因此跟踪专利信息可以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立项前预估知识产权风险,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立项的依据,提前制定防范预案。一旦发现技术领域存在专利壁垒,应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研发方向。
二、实施阶段
辅助研发,启发思路,攻克技术瓶颈;并获取竞争与合作情报,为项目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1、技术信息
辅助研发过程的专利信息调研可以清晰地规划出技术研发路线,绘制关键技术图谱,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为研发人员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开阔思路,帮助攻关一些技术瓶颈,从而为科研项目的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2、竞争信息
跟踪关注竞争对手研发动向,为管理人员提供竞争信息。研发过程中,以专利数据为基础,对在研发项目的技术研发情况及其技术竞争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拟开发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提出风险规避及技术方案优化的建议。
3、合作信息
通过专利情报可以帮助寻找技术引进、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的潜在对象,同时明确竞争对手。如果产品(技术)实施使用到标准专利,还会伴随专利的许可。某些领域专利权人之间会彼此共用专利技术,建立专利池,如果研发过程中使用到专利池中的技术,还要调研该专利池的运营模式。
三、验收阶段
针对自主研发成果,通过专利挖掘和布局策略,形成严密的专利布局网络。
专利挖掘布局
基于现有专利信息,了解核心技术和热点技术问题等情报,结合自身研发成果,敲定技术难点、重点和热点,进行专利申请方向的规划。同时结合地毯式、围墙式、包绕式等专利布局策略,形成全面的科技项目专利布局网络。
四、市场阶段
持续跟踪预警产品(技术)的侵权和被侵权状态,同时跟踪市场动态。
1、侵权监控
监控竞争对手新公开和授权的专利,对有潜在威胁的专利提出公众意见或无效宣告阻止其授权,为产品抢占市场扫除专利障碍。同时,密切监控市场同类竞品,一旦发现产品疑似侵犯专利权,应积极调查取证,为后续申请行政禁令和提起侵权诉讼建立基础。
2、市场跟踪
产品(技术)上市后,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而应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关注新产品、新技术动态,借助专利信息跟踪技术发展,为产品更新迭代做好充足准备。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技术和产业布局方向,迎合市场需求,牢牢守住市场地位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