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货拉拉,商标权,商标纠纷
近日,持续了五年的“货拉拉”商标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法院驳回了石家庄尼沃复合材料商贸有限公司的上诉请求,深圳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夺回了“货拉拉”第39类货运相关服务的商标权。历经无效宣告、一审、二审,虽然正义的天平最终还是倾斜到了货拉拉一方,但这个过程也未免过于漫长和曲折。
首轮融资一天后,商标被抢注
虽然负面不断,官司缠身,但货拉拉在“共享货运”这个领域的地位还是不容小觑。2013年,创始人周胜馥在香港创立货拉拉,2014年进入内地市场。货拉拉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货拉拉业务范围已覆盖363座中国大陆城市,平均月活司机58万,月活用户达760万。
2015年1月3日,货拉拉公司获得1000万美元首轮融资。一天后,石家庄尼沃复合材料商贸有限公司向商标局提交了“货拉拉”在第39类货运等服务上的商标注册申请。资料显示,此前货拉拉在2014年进入内地市场时提交了“货拉拉”第42类科技科学类的商标注册申请,并于2015年成功获批,并未提交第39类的商标注册申请。
直到2016年4月14日,货拉拉才向商标局提交了在第39类货运等服务上的商标注册申请,在时间上比尼沃公司晚了一年有余,可想而知货拉拉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了。
失去商标使用权,埋下隐患
没有对应品类的商标使用权,维权也会举步维艰。随着“货拉拉”的名气越来越大,碰瓷者也越来越多。打着货拉拉旗号的搬家公司、小型货运公司遍地开花,其中不乏一些真实的货拉拉平台司机,转而利用平台的名气经营起自己的线下业务。
截至目前,美团和大众点评上依然存在着一些真假难辨的“货拉拉搬家”商户。这些商户不仅分走了本来应该属于“货拉拉”的流量和用户,同时脱离了平台的监管也很难保证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最终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能由货拉拉来承担,给货拉拉的经营埋下了众多隐患。
2021年1月21日,货拉拉完成15亿美金F轮融资,投后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不上市很难给资本一个交代,而小小的知识产权隐患很可能拖慢其上市步伐。此次商标诉讼获胜,货拉拉也终于摘掉了一直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历时五年诉讼拉锯战,夺回商标使用权
企知道查询结果显示,商标争夺战中的另一方,石家庄尼沃复合材料商贸有限公司名下申请的商标多达40个,除了货拉拉之外还有途牛、京津冀、吉野家、领英等与其经营范围毫不相干的商标。
2016年,货拉拉申请第39类货运等服务上的商标注册时发现,该类下的货拉拉商标已被尼沃公司抢注。于是货拉拉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诉争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这场为期五年的商标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为证明“货拉拉”商标在被抢注之前便已被货拉拉公司先使用并且已具有一定影响力,货拉拉公司在公司内部开展了三轮广泛的证据收集,最终的证据资料多达3000页。2017年8月,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努力之后,案情也迎来了转机,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诉争商标的注册构成2014年施行的《商标法》第三十二条“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情形,依法予以无效宣告。
接到无效宣告后,尼沃公司不服,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了行政诉讼,一审法院驳回了尼沃公司的诉讼请求。随后,尼沃公司提起了上诉,随着货拉拉名声的扩大,案情也朝着更加有利于货拉拉的方向发展,最终法院认定尼沃公司注册诉争商标构成“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再次驳回了尼沃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
在此过程中,曾有第三方对尼沃公司卖出“货拉拉”商标的意愿进行过了解,开始尼沃公司开价200万,而一审败诉后,这个价格下调到了100万。虽然对于财大气粗的货拉拉来说,200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货拉拉并未选择妥协,而是坚决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货拉拉为此付出的是价值远超200万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五年来,货拉拉的商标维权一波三折,十足像一部商战大片。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如货拉拉这般幸运。奶茶界的大佬喜茶也曾因为最开始使用的“皇茶”商标无法注册,山寨店层出不穷而被迫放弃原来的商标,转而花70万元购买了喜茶商标继续开展运营;为了让iPad在国内销售,苹果也曾豪掷6000万美元从唯冠科技手上购买iPad商标。
企业未做好商标布局,会给经营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产品的销售。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仅时间上耗不起,维权和买断商标的成本可能都无法负担。中小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呢?在产品或服务推出市场前,提前进行商标布局是一种成本低且应用最广泛的方案。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易新闻,行之知识产权仅做信息分享,如有侵犯你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及时会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