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资讯> 专利 > 企业这些专利侵权行为你都知道吗?代理机构带你快速识别!

企业这些专利侵权行为你都知道吗?代理机构带你快速识别!

作者:成都行之专利   来源:行之知识产权集团   时间:2025-04-07

 

  本文关键词:专利侵权,企业专利侵权

  近年来,专利侵权纠纷日益频发,据统计,去年全国专利侵权案件同比增长近30%。侵权不仅导致企业直接经济损失,更会损害品牌声誉、扰乱市场布局。如何帮助企业快速识别侵权风险、规避法律纠纷愈发重要。下面成都行之专利代理公司就为大家整理了当下企业常遇到的专利侵权行为,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常见的专利侵权行为】

  一、技术类专利侵权:创新成果遭“复制粘贴”

  1. 产品技术直接侵权

  竞争对手未经许可,生产、销售与专利技术相同或等同的产品。

  2. 方法专利侵权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方法(如制造工艺、算法流程)。

  二、设计类侵权:外观“高仿”成重灾区

  1. 外观设计抄袭

  产品外形、包装设计高度相似,导致消费者混淆。

  2. GUI(图形用户界面)侵权

  手机APP界面、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图标、交互设计被复制。

  三、间接侵权:产业链上下游的“连带风险”

  1. 诱导侵权

  提供技术方案或说明书,诱导他人实施专利(如设备供应商指导客户使用侵权方法)。

  2. 帮助侵权

  明知产品用于专利侵权,仍提供关键零部件或服务。

  四、新兴领域专利侵权:技术迭代下的新挑战

  1. 互联网与算法侵权

  AI模型训练方法、推荐算法、区块链技术被盗用。

  2. 生物医药专利纠纷

  仿制药企在专利期内生产原研药、生物类似药侵权。

  3. 标准必要专利争议

  通信、物联网设备使用行业标准技术却未获得许可(如5G、WiFi专利)。

  五、跨境侵权:全球化市场的“暗礁”

  1. 跨境电商侵权

  在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销售仿冒专利产品,遭海外权利人投诉下架。

  2. 海外参展风险

  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等国际展会展示侵权产品,遭现场查扣。

  六、企业内部管理疏漏引发的侵权

  1. 员工跳槽泄密

  核心技术人员携带专利技术入职竞争对手企业,导致商业秘密侵权。

  2. 开源代码“专利地雷”

  使用开源技术时未审查专利条款,导致商业产品被诉。

  【专利侵权应对措施】

  企业应对建议:3步建立侵权防火墙

  1. 事前预防:

  新品上市前做 FTO(自由实施分析),排查侵权风险;

  通过专利地图监控竞争对手技术布局。

  2. 事中管控:

  与供应商/客户签订 知识产权免责条款;

  定期专利检索,预警潜在冲突。

  3. 事后维权:

  遭遇侵权时,通过行政投诉、海关备案、诉讼多途径反击;

  跨境纠纷优先选择当地专业律所+国内代理机构协同处理。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常见的专利侵权行为,由此可见专利侵权已渗透到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企业需建立“技术+法律”双重视角的风控体系。提前布局专利、加强内部管理、借助专业专利代理机构,方能将侵权风险降至最低。

 

相关文章